“粵港澳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23/09/16

2023年9月16日,“粵港澳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Sci-Digital Innovation Project)”簽約儀式在深圳正式舉行,標誌着該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全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科研科創數據要素資源的共享利用和流通,推動技術創新,加速數算協同。

該項目由粵港澳三地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張漢卓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黃建華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工業信息與智能研究所宗福季所長、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智慧健康研究所瀋海鵬所長、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理工科技學院潘建新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柳爽等六家項目聯合單位代表現場簽約。

據瞭解,該項目將全面開發和實踐IPv6和數據空間等技術在數據流通管理中的技術能力,實現跨域跨層的科研科創數據共享流通、可信管理和算力調度。未來該項目還將接入更多高校、實驗室以及企業等科研科創主體,打造一個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創新平台。

圖:粵港澳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簽約現場

簽約儀式當天,由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主辦的“智慧健康與數據生態論壇-生命健康數據可信流通主題論壇”同期舉辦,論壇由項目發起單位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宗福季講座教授主持,平台各參與單位代表先後發表主題演講。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張漢卓主任以“搭建科研科創協同創新平台,助力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題發表演講。張漢卓主任在演講中提到,當前科研科創領域的數據流通與共享,尤其是例如醫療健康領域數據的流通共享存在“不願共享、不會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問題,同時,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的發展,也帶來數據隱私泄露等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粵港澳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平台將協同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搭建數算協同的創新網絡,以IPv6、數據空間為技術底座,實現科研機構間和產學研生態內高價值數據的安全流通分享,同時融合算力基礎設施,支撐高校等科研科創機構之間的科研協作需求,以科研先行,驅動創新,形成可複製的數據流通、共享、交易模式,向更多區域的各類主體開放。

圖: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張漢卓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潘建新講座教授介紹了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數據庫,並提出希望未來國內也能夠建設起與英國生物銀行這一知名生物銀行相媲美的開放數據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李爽助理教授分享了美國公開免費的臨牀重症醫學數據庫MIMIC的建設情況,並就重症病電子病歷數據庫的數據分析及應用展開分享。香港大學孫皓琛教授從法律角度,就個人信息保護所涉及的“同意”等核心法律問題展開探討。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代表柳爽在本次論壇上圍繞“澳科大大灣區科研專網”對澳科大在科研數據跨境流通方面的路徑實踐進行了介紹。澳科大大灣區科研專網於2021年正式啟動建設,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該項目在當前我國與澳門特區的數據跨境處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為澳門科技大學設計了一套“規則+管理+技術”一體化的數據跨境解決方案。據瞭解,該整體解決方案接受了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CCRC)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現場審查和技術驗證,符合我國數據出境相關安全規定。同時,該項目得到澳門特區政府和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的支持,獲得相關出境資質,有望成為我國首個獲得雙向認證許可的數據跨境示範案例。